刊物动态

【团队动态】王振存教授受邀参加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并作主旨报告

9月20日,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在安徽师范大学正式开幕。本次年会由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协办,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以“数智时代的教育理论创新与知识生产”为核心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106所高校、科研机构及基础教育领域的逾500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共同探讨数智背景下教育理论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路径。河南大学王振存教授受邀参会,并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发表重要学术观点。

在主旨报告中,王振存教授以“教育公平与中国教育公平学”为核心议题,结合我国教育发展新阶段特征展开深入论述。他指出,当前我国教育已从“有学上”的规模扩张阶段,全面进入“上好学”“人人出彩”的质量提升与公平深化新阶段,然而现有教育公平研究多依赖罗尔斯、胡森等西方理论范式,难以充分解释中国教育制度、文化资源与实践创新中的特殊问题,构建具有原创性的中国教育公平学已成为时代迫切需求。

报告系统阐释了中国教育公平学构建的六大重大意义:一是整合碎片化研究,推动教育公平理论从“论题式”向“命题式”、“借鉴性”向“原创性”转型;二是为破解“城镇挤、乡村弱”“县中塌陷”等本土教育难题提供精准理论指导;三是助力教育公平政策从“问题应对型”升级为“制度引领型”,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四是丰富中国教育学理论体系,强化教育学学科辨识度;五是增强中国教育研究者的理论自信,实现从“理论借用者”到“理论创新者”的转变;六是向世界传递中国教育公平实践经验,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同时,王振存教授从多维度论证了构建该学科的现实可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思想提供文化根基,建国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教育公平实践积累了丰富案例,几代教育学人深耕形成的研究成果奠定学术基础,数智技术发展为精准施策提供技术支撑,教育强国建设需求提供战略导向,国际教育公平经验则提供了有益参照。此外,他还围绕教育公平概念的中国诠释、理论的中国特色、研究的中国主题与视阈等,提出了具体构建路径,其观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引发与会学者广泛共鸣与热烈讨论。

(文/荀陶  杨紫旭)



Pubdate: 2025-09-21    Viewed: 214